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荆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41:46  浏览:89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荆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


《荆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9月17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起实施。





市长 : 王祥喜

二○○九年十月九日









荆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防止环境污染,遵守社会公德,控制吸烟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指导;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三条 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候车、候船厅(室)、售票厅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
(二)医疗机构的候诊室、诊疗室和病房;
(三)商店(场)、超市、书店、通信、金融机构的经营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四)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的展示厅,图书馆的阅览室、借书处等读者活动场所;
(五)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室内教育活动场所,托幼机构的幼儿活动、休息场所;
(六)影剧院、室内体育馆的观众厅、歌舞厅;
(七)机关、团体、医院、学校的礼堂、会议厅(室);
(八)设置了禁止吸烟标志的其他公共场所。
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有条件的可设置隔离的吸烟区(室)。
第四条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对其内部非营业性娱乐室、图书室、车间、餐厅等场所,设定为禁止吸烟的场所,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负责禁止吸烟的监督和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不设置吸烟器具;
(四)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不得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五)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的吸烟者,劝其停止吸烟或离开该场所。
第六条 在禁止吸烟场所,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有权要求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履行本规定第五条第(三)至(五)项的职责;有权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全社会都应当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营造无烟环境意识。
第八条 鼓励创建无烟单位。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组织评比、命名表彰“卫生先进单位”时,应当将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列为考核内容。

第九条对在公共场所乱扔烟蒂等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其清除,可以并处警告或1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对拒绝、阻碍卫生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管理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遵守法纪,秉公执法,对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有效期5年,自2009年11月 1日起施行。原《荆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沙市中心城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的通知》(荆政发[1996]43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11月17日广东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81年12月24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六号公布 198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本暂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令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制订。
第二条 特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以下简称特区企业),在开业前应向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如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特种行业,应领取特种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未经登记领取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者,不准开业。
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申请登记、注册手续另行规定。
第三条 特区企业申请登记,应提交下列证件:
(一)该企业所在地的特区(市)人民政府或特区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二)企业各方签定的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董事会成员名单的中外文副本;
(三)客商所在国(或地区)政府主管机关发的注册证书副本或其他信用证明文件。
第四条 特区企业申请登记时,应以中外文字填写登记表一式三份,登记的主要项目:企业名称、地址、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及合资、合作各方的份额,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厂长、副厂长,批准文件的机关、文号和日期,职工总人数、外籍职工人数。

第五条 外国企业和华侨、港澳、台湾企业在特区设立常驻办事机构,应在批准后三十天内,持设立常驻办事机构申请书,企业所在国(或地区)政府主管机关发的注册证书副本或其他信用证明文件,向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六条 从核发注册证书之日起,该企业及常驻办事机构即告正式成立,其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保护。
第七条 特区企业及常驻办事机构应持注册证书向中国银行或其他经我方批准设立的银行开户,并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
第八条 特区企业迁移、转产、增减或转让注册资本、延长合同期限、变动登记项目时,应经特区(市)人民政府或特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向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九条 特区企业及常驻办事机构登记后所领用的注册证书每年换发一次。
第十条 特区企业在申请登记或变更登记,领取和换取注册证书,以及设立常驻办事机构的登记注册时,均应交纳登记费或变更登记费,其金额由特区(市)人民政府和特区管理委员会规定。
第十一条 特区企业合同期满或提前终止合同,应持特区(市)人民政府、特区管理委员会或其授权机关批准的文件,向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 特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管辖地区内的特区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罚。
第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自1982年1月1日起施行。



1981年12月24日

关于更改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的通知 (2011年3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更改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的通知

工商市字[201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根据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情况,现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部分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称更改如下:

一、以下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变更注册名称

  (一)工商市字〔2006〕35号文件中,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众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205项“山东上海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山东润华天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第244项“上海大众汽车天津开发区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睦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第257项“上海大众汽车余杭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元泽汽车有限公司”、第351项“上海大众汽车漯河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漯河新驭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第441项“榆林市东洲大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榆林市东洲兴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第449项“上海大众汽车新疆销售有限公司”更名为“新疆申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大众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155项“江阴市嘉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江阴市全顺海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二)工商市字〔2006〕第68号文件中,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授权一汽佳宝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191项、工商市字〔2009〕166号文件中,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授权一汽佳星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140项 “山东临沂汽车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三)工商市字〔2007〕90号文件中,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众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54项“北京车谷上海大众汽车维修销售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车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授权一汽丰田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45项“泰州康福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泰州中升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四)工商市字〔2008〕166号文件中,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众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38项“上海大众汽车浙南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温州祥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二、以下品牌汽车销售企业更正注册名称 

工商市字〔2009〕166号文件中,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昌河铃木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第58项“安徽龙泉商贸有限公司”更正为“安徽龙泉商务有限公司”。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O一一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