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3:31:14  浏览:96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2002年12月31日)

教学[2002]18号



  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将持续上 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但 是,一些高校对此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机 构不健全,工作人员和经费不足,就业指导和服务不能适应新形势 发展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要求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合理引导,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 就业和创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 号)及《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2]16号)和近期召开 的教育部部长专题办公会要求,现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服务工作特别是加强相关机构及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 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 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 作作为高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为考核高校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必须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办公条 件、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 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 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近期,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 保证不低于1:500。
  三、保证就业工作所需经费。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就 业工作的基本需要,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核拨标准并据此列入学 校当年的预算予以重点保证和落实。所核拨的经费要确保用于与 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等 日常工作和一些大型招聘活动,不得挪作他用。教育部各直属高 校确定的核拨标准请于2003年2月10日前报教育部财务司。
  四、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既 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也是重要工作手段。各校要加大力 度,动员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要加大投 入,抓紧进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各 校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来研 究、探索、实施各项改革,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 效便捷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勤工俭学收益的纳税问题的答复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勤工俭学收益的纳税问题的答复
教育部 财政部



按财政部1985年12月31日《关于对预算外全民所有制企业和经营单位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的补充规定》(85财税字第337号)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大中小学、中专、技校所属校办工厂暂免征收所得税;但学校与外单位和个人联营,以及学校将校办工厂转租给
外单位经营或承包给个人经营,均得照章征收。”


最近以来,不少学校来函或来人,反映和询问有关勤工俭学收益纳税的问题,现根据国务院国发(1980)52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1978年12月21日(78)教普字1238号、(78)财事字37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综合答复如下:
一、大、中、小学勤工俭学所得收入,一律不向财政上缴利润,也不缴所得税。(注)
二、大、中、小学勤工俭学生产的产品,凡用于本校教学、科研和生产方面的,不征工商税;对外销售产品的收入和接受校外加工、修理修配业务所得的收入,应当按照规定征收工商税。按照规定纳税有困难的,可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由税务部门按照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给予减税
、免税照顾。
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到其他单位的工厂、工地参加劳动所得的劳务收入不征税。
三、校办农场的农业收入,应按照税法规定征收农业税。依法新开垦的荒地,从有收入的那一年起,免征农业税一年到三年。在山地上新垦植或者新垦复的桑园、茶园、果园和其他经济林木,从有收入的那一年起,免征农业税三年到七年。至于少数新建的校办农场,在开办初期按照规
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所在县革命委员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免税、减税照顾。
各省、市、自治区为了扶持勤工俭学事业的发展,已根据国家规定的税收政策,做了具体规定的,仍可执行。
请各省、市、自治区高教、教育局(厅)通知当地各类学校,按照上述规定办理。以后有关缴纳工商税、农业税的问题,请主动与当地财税部门协商解决。



1980年8月2日

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礼品上交处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礼品上交处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1年1月9日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6号规定本文自然失效)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上交礼品、酬金的管理,根据《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保持廉洁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金银饰品、金银币、金银器皿等金银物品,一律售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第三条 外币一律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兑换。
第四条 照相机、录音机等耐用消费品,适宜业务、办公用途的,按有关财务制度入帐后,可留作单位使用,也可委托国营专业商店按市价出售。
第五条 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品可留单位陈列或作奖品使用。一般小日用品、小纪念品等,可由单位酌情处理。
第六条 食品、副食品可送给单位食堂、托儿所,或公开作价处理给职工;其中,鲜活食品和易变质、腐烂的食品,受礼者可先行处理,再由单位按市价折价收款。
第七条 按本办法第二、三条规定处理和委托国营专业商店出售或公开处理给职工后所得钱款,以及直接交公的现金,应以其他收入预算科目专项上交财政局。
第八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礼品、酬金的收交登记、造册入帐、保管处理等制度,严格有关手续,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第九条 对收交的礼品,各单位可每半年集中处理一次。处理情况应向本单位职工公布,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主管机关和监察部门。
第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礼品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应给予记大过以下行政处分;将礼品占为己有或私分的,以贪污论,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各单位负责人要加强对礼品管理工作的领导,确定礼品收交、保管、处理的具体部门。
第十二条 各级监察部门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负责检查、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处理。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其他人员上交礼品、酬金的处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年三月十五日起施行。



1990年3月15日